中文
中文科
中國語文科的主要發展目標是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,要學生掌握規範的書面語,能說流利的粵語和能以普通話溝通,同時感受語言文字之美,培養欣賞、創造語言美的能力,提升語文學習的興趣。
課程目標:
-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、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;
-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、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;
- 認識中華文化,吸收優秀的養份,承傳民族文化,培育學生領袖。
- 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及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。
發展策略:
- 開放學習材料,重視閱讀,發展校本童書課程
- 拓寬閱讀面,增加閱讀量,提升閱讀深度
- 設計多元課程,積累寫作材料,提升寫作素質
- 利用不同的教學語言,照顧學生學習語文的多樣性
- 善用電子平台,提升學習樂趣
English
English Language
Overall Aims
Refer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Guide (Primary 1 – 6), the overall aim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in Hong Kong are:
- to provide greater opportunities for ESL learners to use English for purposeful communication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; and
-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changing socio-economic demands resulting from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; these demands include the interpretation, use and production of materials; and
- to promote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ategies, values and attitudes that are conducive to effective, independ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.
Objectives
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aims
- To cultivate students’ interest in English-learning and foster a consistent reading habit, we are eager to:
- promote the core value of the school year through the extensive reading programme ‘Reading is FUNtastic!’; and
- stretch students’ vocabulary with theme-related activities.
- To strengthen students’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nrich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, we are determined to:
- cater for the divers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by extending the DTS programme to KS2; and
- develop self-directed learning by incorporating reciprocal learning of reading in lessons and utilise Google Suite as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latform where students would be able to access a wide variety of language activities.
數學
數學科
課程目標:
- 培養學生明辨性思考、創意、構思、探究及數學推理的能力和運用數學建立及解決日常生活、數學或其他情境的問題之能力。
- 透過數學語言與人溝通,具備清晰及邏輯地表達意見的能力。
- 運用數字、符號及其他數學物件的能力。
- 建立數字感、符號感、空間感、度量感及鑑辨結構和規律的能力。
- 對數學學習持正面態度及欣賞數學中的美學及文化。
發展策略:
- 為四、五、六年級設計及優化自學教材,透過電子學習,讓能力較高的學生自學,促進自主學習。
- 為一、四及六年級設計適異課程,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。
- 在多元化活動中加插STEM元素以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,提升學生STEM素質、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知識和其探究能力。
- 由教師向學生推介數學圖書,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及自學(按此處)。嘗試與圖書組及中文科合作,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和其他學科的聯繫。
常識
常識科
課程目標:
- 推動自主學習,透過 STEM 教育及提升教學領導的能力,塑造具「嘉諾撒素質」的教師與學生。
- 發展及優化跨學科課程。
發展策略:
- 各級優化 STEM 跨學科課程及教材,加強學生的基本科學過程技能。
- 透過香港大學 賽馬會 STEM 自主學習計劃,四及五年級優化 STEM 跨學科課程,加入自主學習元素的科學探究活動,加強學生的基本科學過程技能。
- 推展常識科獎勵計劃,嘉許在學科有良好表現及進步的學生參加户外學習,擴闊視野。
- 透過開放日或 STEM 活動周,展示學生學習成果。
- 透過會議分享、科本教師培訓和共同備課,加強教師教學能力。
宗教
宗教科
透過各級的宗教課程,學生從天主聖言、嘉諾撒會祖的芳表及不同的聖人事蹟中學習,建立正確的人生觀。老師及校牧本著「以愛育人」的信念,引導學生把信仰與生活結合,積極面對個人、家庭及社會問題。學生從小認識天主,並傚法耶穌基督,活出愛主愛人的美善。
課程目標:
- 以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為基礎,建構具校本(心靈陶育)特色的課程,營造正面積極的校園文化,建立學生正確價值觀。
- 透過不同類型的學習經歷,鼓勵學生在面對失敗或困難時信靠天主。
- 加強與屬會,教區及堂區聯繫,培養及加强公教學生及老師的信仰生活。
發展策略:
- 持續建構校本宗教及品德教育課程。
- 配合校本年度主題,以宗教禮儀及活動營造正面校園文化。
- 利用校園環境佈置,傳遞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的訊息。
- 透過活動、祈禱和聖人介紹,帶領學生在主內尋找喜樂與平安。
- 善用堂區、屬會及教區資源,加強公教學生、家長和老師的聯繫和靈性培育。
視覺藝術
視覺藝術科
課程目標:
- 引領學生認識視覺藝術的基本概念和技能,發展創造力、想像力、審美能力等素質,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。
- 透過視覺藝術創作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,建立閱讀、文化認知和溝通能力。
- 從參與藝術創作活動中獲得愉悅、享受和滿足,培養對藝術的終身興趣。
- 加強校內視覺藝術創作和欣賞的氣氛,為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經歷,開拓學生展示成就的機會。
發展策略:
- 藉著藝術創作,加強營造校園內的宗教氛圍。
- 善用校外資源,安排不同的藝術體驗活動,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。
- 透過獎勵計劃鼓勵學生進行藝術欣賞、創作和分享,提升學生自信及成就感。
音樂
音樂科
課程目標:
- 加強欣賞聖樂名曲,透過閱讀音樂故事圖書,推廣閱讀,豐富心靈,加強品德教育。
- 增設本校學生音樂人材庫,發掘有潛能學生,提供比賽和表演機會。
- 增強教師學科知識,開展多元性教學,促進教師專業發展。
發展策略:
- 以天主教核心價值為音樂活動的主題,「聽音樂,說故事」,塑造具「嘉諾撒素質」的學生。
- 透過多元化的活動,照顧不同學生學習的多樣性;建立人材庫,培育傑出學生 。
- 鼓勵老師互相觀課,薪火相傳,建立學習型組織,改善教學質素。
體育
體育科
課程目標:
- 學習體育技能,獲取相關的體育知識,並養成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,從而建立積極、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- 透過積極活躍的生活方式,促進身體健康,提升體適能和身體的協調能力。
- 培養正確的道德行為、判斷力和欣賞優美動作的能力,並學會在群體生活中互相合作。
- 發展學生基本能力及培養自信心,以面對不同的挑戰。
發展策略:
- 透過參加友誼賽、章別計劃及埠際賽,從而提升學生自信及成就感。
- 建立學生個人體育學習檔案,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體適能情況。
- 培育老師具有不斷進修的精神,擴闊老師在體育領域的技能,在課程中建構新的體育元素。
資訊科技
資訊科技科
課程目標:
- 培養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。
- 提高學生掌握資訊科技的技巧和有效處理資訊科技的能力。
- 學生能透過資訊科技協助他們尋找相關的資訊,去解決學習上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難題。
- 透過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,提升學生的創意思維及解難技巧。
- 透過不同的電子化資源,增加學生的學習經歷。
發展策略:
- 學生通過個案研究,在資訊素養課堂中作出正確的判斷。
- 低年級學習基本的電腦應用、簡單圖像處理軟件應用及簡單編程技巧以發展其創作力。
- 高年級應用不同編程軟件執行不同任務以發展其解難及創作能力。
- 五、六年級合作組裝及運用機械人完成解難挑戰,提升STEM學科知識。
閱讀推廣組
閱讀推廣組
課程目標:
- 培養學生個人的閱讀興趣及恆常閱讀習慣,營造閱讀文化。
- 透過多元化活動,增進學生閱讀的樂趣,引發學生自主閱讀,建立閱讀風氣。
- 規劃及統籌閱讀計劃,發展學生閱讀能力,藉以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及語文素養。
- 教導學生閱讀策略以達有效閱讀,建立良好的資訊素養,啟導學生學會閱讀。
- 配合各學習領域,提供多元化的閱讀和學習資源,支援教與學,將圖書館建立成教學及閱讀的資源中心。
發展策略:
- 通過不同的閱讀活動,提升閱讀的質素,建立全校閱讀文化。
- 結合語文課程,拓闊學生閱讀領域,延展學生閱讀面。
品德教育
品德教育
透過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(生命、真理、家庭、愛德、義德) ; 以及會祖瑪大肋納、嘉諾撒「以愛育人」的理念,培育學生熱愛生命、積極學習、關懷弱小及服務社群,塑造具「嘉諾撒素質」的學生。
課程目標:
- 透過課程統整及各學科的配合,為學生創造生活經驗,體驗天主教教育之核心價值 ; 並製造機會讓學生發揮其優點及強項,令他們的領導才能得以發揮。
- 學生透過對社會時事的了解及分析,從中體會天主聖言及其意義,傳揚愛的訊息。
- 透過課堂的演練,學生學習溝通技巧,友善地表達自己,並培養對別人的同理心。
- 透過正規課程及非正規活動,營造培育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學習及生活環境,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。
發展策略:
- 在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中加入「The leader in me 」及「天社倫」,讓學生從自己做起,並懂得聽命,樂於協作,服務他人。
- 透過校本輔導活動,以愛連繫家、校、朋輩,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。
- 加入善意溝通課程,學生透過「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及請求」四個步驟,學習與別人溝通的技巧,也可在課堂表達情感及分享感受,提升學生的溝通及表達能力。
- 舉辦班本海報設計比賽,讓學生自行設計、分工及製作,實踐課堂所學的領袖能力及溝通技巧。
- 社制設立社長及副社長,應用「The leader in me」的三個習慣—主動積極、以終為始、雙贏思維,透過策劃及組織社制活動,培育學生領袖。
- 服務團隊「學生大使」及「愛心小老師」為同學服務,宣揚正面文化,彰顯會祖仁愛的精神。
- 透過「班主任說故事」時間,讓學生領悟故事中的道理,從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。